黨的十九屆四中會全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深刻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展什么”這個重大問題,既體現了堅強的道路自信,又體現了基于新的歷史方位的改革創新?;鶎咏M織工作,必須牢牢把握新精神新部署新要求,與時俱進、奮發作為、積極探索,為完善、發展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提供基層生動實踐。
致力強化擔當時代使命的思想行動自覺
有高度的自覺才會有堅定的使命擔當,基層組織部門要時常吹響初心使命的“集結號”。當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在基層深入開展,要把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作為必修課,堅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務求學深悟透、融會貫通,教育引導基層每一名黨員干部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論基礎、文化根源和顯著優勢,深刻認識國家治理體系的科學內涵、內在邏輯和本質要求,使全會精神在基層得到廣泛認同、堅決擁護,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定力。要著力強化黨員干部的制度意識,通過學習教育,讓廣大黨員干部充分認識到自身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色定位,引導他們帶頭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自覺查找工作中的制度缺項,完善制度鏈條。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決同制度面前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等現象作斗爭,不斷增強制度的權威性和執行力,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要建立主題教育的長效機制,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持續鞏固和深化主題教育成果,把基層學、查、改、做的好經驗好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實現理論武裝、黨性錘煉、查擺整改的制度化、常態化,引導黨員干部不斷增強自我教育和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自覺,持續推進基層工作的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
致力打造適應時代要求的干部人才隊伍
天下之治在人才,基層組織部門要把建設能斗爭、敢擔當、接地氣、善治理的干部人才隊伍這項主責、主業抓好。要把基層治理能力作為培養干部、選配班子的重要考量,針對基層工作和干部隊伍實際,圍繞治理能力提升,打造多元化、一體化的培訓陣地,通過定向專業培訓、定期專班集訓、定崗專項選配,加強干部隊伍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和專業訓練,讓“能治”“善治”成為干部標配。發揮好選人用人“第一導向”作用,把制度執行力和治理能力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考核評價重要依據;注重從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水平的維度,加強能力素養和運作效能的綜合研判,科學選配領導班子,推動治理能力升級。要落實好“三項機制”,讓干部勇于擔當,深入貫徹落實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落實落細部長下基層、區域常態化考察、定期關愛提醒談話等舉措,體現組織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的鮮明導向,引導、激勵干部敢當先驅者、敢啃硬骨頭,勇于攻克社會治理的難點、痛點,切實推動中央決策部署和各項規章制度在基層落地見效。關心愛護在基層治理一線默默耕耘的干部,堅決調整思想觀念落后、擔當精神不強、治理效能低下的干部,進一步激發干部隊伍活力。要理順人才發展體系,發揮人才效益,把探索人才制度和政策創新作為推進治理能力提升的“活力因子”,狠抓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消除人才供需的斷點、人才流動的堵點,不斷完善引育服務政策保障體系。緊緊圍繞區域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社會治理、公共服務人才需求,深入推進歸雁人才、鄉土人才等專項人才工程,著力提升人才專業化水平和人崗匹配度,把人才工作有機融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過程,發揮人才政治引領、創業驅動、服務助力等方面優勢,培育一批帶動治理升級的先行者、生力軍。
致力構建富有時代特征的基層黨建格局
國家治理根基在基層、關鍵在基層,基層組織部門要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協調功能,下活基層治理整盤棋。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議事會、監委會、村(居)委會共同參與的基層民主治理方式,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良性機制。緊盯新領域、新空間、新群體,運用“區塊鏈”等新思維新模式,有效探索“黨建+”“互聯網+”等現代化治理方式,打通基層治理的“內循環”“微循環”。圍繞“有溫度、聚人氣”的功能定位,推動政務服務、便民設施等各類資源向村社黨群服務中心集聚,實現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有效下沉。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上的引擎作用,突出強基富民主題,培育支部領富、書記帶富、黨員致富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振興集體經濟。堅持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組織優勢充分轉化為發展優勢。探索建立“鄉村振興人才黨組織”,廣泛吸納創業就業能人、農村致富帶頭人、優秀大學畢業生等各類人才,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非公經濟中的引領作用,探索區域聯建、行業統建、掛靠共建等黨組織組建方式,配強非公組織黨務工作者和黨建工作指導員隊伍,將黨組織觸角延伸到各領域各行業。推動基層組織一體建設、產業發展一體規劃的產業集群黨建模式,促進要素有效整合、產業有機融合,實現黨建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作者為江蘇省灌南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