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緊緊圍繞推動實施“三高四新”戰略落實落地,依托省級革命老區和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以打造“紅色教育”高地為抓手,大力弘揚傳承“斷腸明志、絕對忠誠”精神,做大做強“道州紅”黨員干部教育品牌,成功躋身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重點縣、湖南省紅色文化重點縣,入列全國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是永州市唯一被列入國家“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的縣區。
優化教育資源塑品牌
打造“紅色基地”
依托道縣是湘江戰役的戰略決策地、命令發布地、部隊集結地、后衛阻擊地,境內紅色遺跡、文物眾多的優勢,著力打造“道州紅”黨員干部教育品牌。一是挖掘紅色教育資源。根據國家紅色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組建由縣委黨校、黨史辦、文化館、電視臺等單位人員參與的工作專班,深入湘江戰役戰斗遺址、烈士墓地、老紅軍后代家庭等基層一線開展普查,廣泛征集到與紅軍長征相關的文物展品300余件、影像圖片資料6000余張、犧牲的紅34師烈士名單129名,建立起完整的紅軍長征文物資料信息數據庫。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傳承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制定《道縣紅色革命遺址修繕保護開發工作方案》,先后投入8000余萬元,建好陳樹湘烈士墓、紅34師戰斗地、陳樹湘烈士被捕地和斷腸明志地、湘江戰役豪福指揮所、紅軍渡、紅軍墻等革命遺址58處。建成陳樹湘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獲批全省黨性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二是建強紅色教育隊伍。按照“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兼結合”的原則,建立由優秀黨校教師、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務專家、先進模范人物、優秀企業家、革命烈士后代等為主體的“紅色教育”師資庫,首批入庫教師578人。實施“紅色教育”師資能力提升工程,通過邀請省市專家教授專題授課、組織赴外參觀見習、定期開展教學研討會等方式,切實提升紅色教育專兼職師資隊伍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三是培育紅色教育品牌。打造“紅色”教育基地。投入5.3億元,實施陳樹湘黨性教育基地(道州長征學院)建設,著力打造集教學、實踐等功能于一體的學習基地,為廣大黨員干部提供一個錘煉黨性修養、筑牢黨性根基的教育平臺。打造“紅色”培訓中心。依托永州工貿學校,創建農村黨員和青年農民培訓中心,探索實踐“黨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既抓黨的理論教育,又傳授農業技術,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打造“紅色”鄉鎮黨校。建成鄉鎮黨校22所、紅色教育現場教學示范基地10個、村級現場教學點44個,實現鄉鎮紅色教育場所全覆蓋。
豐富教育載體強實效
講好“紅色故事”
堅持搭建形式多樣的教育平臺,不斷講好“紅色故事”,確保紅色教育入耳、入腦、入心。一是健全紅色教育機制體系。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建立健全以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黨性修養為核心的紅色教育機制,將紅色革命傳統教育納入縣委理論中心組必學內容和全縣黨員干部培訓、黨員冬春訓的必修課程,廣泛開設“紅色理論讀書班”,把紅色教育資源融入黨員干部教育的全過程。創新開展“紅色教育悟初心、廉政教育擔使命”活動,充分發揮周敦頤故里全省“最美三湘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優勢,拓深教育內容,推動紅色文化與廉政文化實現“同頻共振”、融為一體。二是突出紅色教育精品創作。堅持把紅軍長征在道縣留下的寶貴資源,作為鮮活的教育素材,精心編撰紅色文化、黨性教育鄉土教材,豐富全縣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紅色教育資料庫,出版《紅色火種》《新型職業農民論》著作2本,開發《斷腸明志鑄忠魂》《絕命鑄忠魂》《三灣子弟韓偉將軍》微型黨課3堂,印發《工農紅軍過道州》《魂斷瀟湘——陳樹湘將軍》《巾幗英雄何寶珍》等鄉土讀本6.2萬余冊,創作電影劇本《后衛師長陳樹湘》、黨性教育片《永不言退》、動漫《斷腸明志陳樹湘》等影視作品10余部,其中專題片《陳樹湘“斷腸明志”鑄忠魂》入選“湖南省首批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精品課”,電影《后衛師長陳樹湘》正在籌拍。撰寫特別報道《耿飚與道縣的紅色情緣》16期被學習強國宣傳推廣。三是創新紅色教育方式方法。不斷深化“黨校課堂+教育基地”兩位一體的教學體系,開發接地氣的“田間課堂”,結合鄉村學堂進黨校的形式,開展特色產業現場教學3期,并攝制成教學課件,不斷豐富紅色教育內涵,切實打通了基層黨員干部紅色教育“最后一公里”。組建紅色宣講隊伍,組織開展“講好樹湘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進學校入課堂、進機關入講壇、進鄉鎮入村組、進企業入車間、進基地入場館、進作品入銀屏“六進六入”活動,宣講紅色故事50多場次。
注重補鈣鑄魂勇作為
放大“紅色能量”
紅土地孕育著紅色基因,這既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激勵新時代黨員干部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激勵著全縣黨員干部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基因轉化為干事創業的磅礴力量。一是紅色基因錘煉堅強黨性。堅持將紅色教育作為常態化的黨建特色活動,圍繞參觀一次紅色紀念地、聆聽一堂紅色教育課、觀看一部紅色影視片、開展一次主題黨日活動課等“十個一”活動開展現場教學。2020年9月,全縣991個黨組織、2萬余名黨員干部分批次到陳樹湘烈士紀念園、何寶珍烈士故居等紅色教育基地聆聽革命先烈感人事跡,重溫入黨誓詞,帶領黨員干部跟隨紅色足跡“行軍”“打卡”,通過親耳聽、親眼看、親身悟等方式洗滌靈魂、啟發思想、錘煉黨性。二是紅色基因鍛造過硬作風。越是關鍵時刻,越顯作風品質。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縣廣大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從紅色基因中汲取磅礴“紅色能量”,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態度和作風,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及時成立疫情防控臨時黨組織21個,組建黨員突擊隊288個、志愿服務隊200余個,136名優秀干部擔任駐企防疫聯絡員,2179名黨員干部駐守全縣369個村(社區),做實做細疫情防控各項重點工作,筑牢了疫情防控的戰斗堡壘,在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中檢驗政治擔當、檢驗初心使命、檢驗為民宗旨,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三是紅色基因激勵擔當作為。注重把紅色基因融入干部“選、育、管、用”各個環節,把選干部、配班子的過程,變成激勵干部干事創業的過程。2020年全縣提拔重用干部199人,其中政治過硬干部23人、實績突出干部76人、擔當作為干部63人,有組織、有計劃地選派58名干部到基層黨建、重點工程、重要項目、鄉村振興等工作吃勁崗位上歷練,讓干部在基層一線、艱苦崗位、復雜環境中發揚和傳承紅色革命精神,錘煉品性和能力。2020年來,縣主要領導帶頭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帶領黨員干部深入群眾摸實情,組織相關部門現場辦公解難題,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其中,城區19條“斷頭路”全面動工,2020年底有11條路竣工通車,其余8條2021年將全部通車。
(作者系湖南省永州市道縣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