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初九,我們已經忙起來了。”1月30日,安徽梅莉莎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大中笑呵呵地說,“去年公司蜂蜜的出口量增長近一倍,今年有信心干得更好。”
新春伊始,忙碌著的不僅有姚大中,還有跨境電商的主播、港口中裝卸貨物的工人、中歐班列的工作人員……
對外貿易是聯通國際國內市場、面向世界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助推器。剛剛過去的2022年,安徽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7530.6億元,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2023年,安徽省將進一步強化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聯動,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創新不止步,壯大新業態新模式
前不久,一批由蚌埠市思海進出口有限公司申報出口的玩具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申報,經蚌埠海關監管,不到10分鐘就快速放行,發往韓國。
“我們生產的玩具深受國外客戶喜愛,市場采購貿易這種方式,讓小商戶的產品也能‘賣全球’。”蚌埠市思海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喬軍說。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方式靈活、申報手續簡便、通關流程便捷、增值稅免征不退等特點,成為中小微企業應對采購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交易需求首選的貿易新模式。”蚌埠海關查驗科科長徐明介紹,“今年春節前,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報關單呈爆發式增長,較平時增長約3倍。”
近年來,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為外貿發展注入新動能。2022年,安徽省新增3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使用海外倉322個,跨境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長35%,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值31.1億元,同比增長2倍。
合肥海關關長辛建民表示,今年將繼續支持跨境電商、市場采購、外貿綜合服務等新業態發展,推進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零售進口“退貨商品+區塊鏈輔助管理”以及“區港集貨通”建設,進一步發揮跨境電商數據交換二級節點作用,積極推進海外倉模式海關備案無紙化,進一步壯大外貿新業態新模式。
擴大“朋友圈”,大力開拓新興市場
1月2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印度尼西亞正式生效。當日,合肥海關簽發了安徽省首份印度尼西亞RCEP原產地證書,企業出口的1.3噸氯化聚丙烯憑借證書預計可減免關稅3.67萬元。
據悉,此前,中國與印度尼西亞貿易一直采用中國—東盟自貿協定稅率,RCEP對印度尼西亞生效后,新增給予我國700多個稅號產品零關稅待遇,包括部分汽車零部件、摩托車、電視、服裝鞋靴等。“RCEP對印度尼西亞落地生效,將進一步擴大安徽省RCEP進出口企業受惠面,為外貿企業帶來新機遇。”合肥海關關稅處處長汪海青介紹,“出口至印度尼西亞的商品除享有中國—東盟自貿區和RCEP兩種協定稅率的優勢外,原產地區域累積范圍進一步擴大,促進成員國之間產業鏈優勢互補,推動成員國區域內生產成本最小化和貿易效率最優化,安徽省外貿企業迎來新利好。”
去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實施,我國與東盟、日韓等市場的貿易合作不斷加快。據統計,合肥海關2022年累計簽發RCEP出口原產地證書7102份,涉及出口貨值32.94億元,預計可為企業減免進口國關稅1.02億元。
統計數據顯示,過去的一年里,安徽省外貿的“朋友圈”不斷鞏固和拓寬。安徽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094.7億元,對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1989.2億元。“2023年,我們將加強‘一帶一路’通關協作,支持合肥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整合優化通關便利措施,進一步釋放中歐班列運能。”辛建民說。
挖掘新動能,打造“升級版”開放平臺
近日,在廬州海關監管下,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內合肥麥威寶電子有限公司迎來2023年首批出貨,產品打包完成分別空運出口北美和歐洲地區。這也是安徽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新年第一批保稅維修申報記錄。
“我們是專業從事保稅維修業務的企業,也是安徽首家開展特殊區域保稅維修業務的企業。2022年,我們境內及境外進口維修15.6萬片主板,出口維修主板14.6萬片主板,進出口維修量比上一年增長48%。”合肥麥威寶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明表示,新的一年,信心滿滿,“計劃將維修量增至21萬片主板,積極開拓市場,爭取再創新高。”
“對外開放平臺發揮引領作用,為外貿增長注入強勁動力。”辛建民介紹,去年全省綜合保稅區合計進出口1361億元,同比增長22.1%。同期,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出口1861.9億元,增長26%。
辛建民表示,將繼續積極做好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申建指導工作;加快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持續推動自貿試驗區及聯動片區海關監管制度創新,推進特殊監管區域和自貿試驗區統籌發展;大力支持合肥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設,進一步擴大進境指定口岸、指定監管場地業務規模,促進口岸擴大開放和功能拓展,不斷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何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