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31日,第四屆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國際高端論壇暨第一屆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在江蘇省常州市舉行。來自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十多個國家的流域機構、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和世界氣象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論壇。
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李少遠表示,中國機器人大賽一直以培養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為宗旨,近些年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走向相關科研、企業崗位,大賽的規模及影響力也逐漸擴大。
近日,我國“宏圖一號”商業遙感衛星搭載的、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研制的合成孔徑雷達(SAR)系統,在國際上首次獲得星載單航過多基線干涉SAR高精度地形測繪數據產品,標志著我國首個多基線干涉SAR全球測繪系統成功在軌應用。
在本次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科協主席凌文代表中國科協成功申報獲任WFEO工程與環境委員會(CEE)主席,并以該委員會主席身份成為WFEO執行委員會成員,任期4年
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天院)獲悉,近日,我國“宏圖一號”商業遙感衛星搭載的、由該院研制的合成孔徑雷達(SAR)系統,在國際上首次獲得星載單航過多基線干涉SAR高精度地形測繪數據產品,標志著我國首個多基線干涉SAR全球測繪系統成功在軌應用。
“最近參觀從早上一直排到晚上,滿滿當當!”筆者來到位于安徽合肥的科大訊飛公司,剛走進人工智能體驗館,就聽到工作人員如此介紹。這樣的感慨,折射出人們了解人工智能的熱情,也從一個側面展現了現代科技的魅力。
從提供服務老人的家庭語音機器人,到安裝智能報警器,再到將全社區乃至全區養老數據匯入中樞系統,精準匹配上門服務……北京不少地方正在使用信息網絡技術和智慧養老服務系統,為老年人構建更加便捷、安心的養老環境。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紫臺)領銜的分析團隊利用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的觀測數據,測量了來自銀盤的超高能段(10 TeV - 1 PeV)彌散伽馬射線輻射。
人腦是人體最復雜的器官,科學家一直在對其進行研究。近日,刊發于《科學》《科學進展》《科學-轉化醫學》的21篇論文,公布并闡釋了迄今最全的人腦細胞圖譜,揭示了3000多種腦細胞類型的特征,其中許多是新發現的細胞。
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蕉高值化利用研究團隊在香蕉抗性淀粉納米顆粒與胃腸道消化酶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食物親水膠體》(Food Hydrocolloids)。
WEEE論壇與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合作,量化了全球有多少電子垃圾是在沒有意識到有回收潛力的情況下被處理掉的,并在12日發布的《2023年國際電子廢物日隱形電子廢物統計簡報》上公布了結果。
該設備體積小、功耗超低且接收分析沒有延遲,非常適合直接集成到可穿戴電子產品(如智能手表和健身追蹤器)中,以進行實時數據處理和近乎即時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