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對革命伉儷,他們的事跡因為兩封血淚遺書為世人傳頌,這兩封遺書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一封是就義前丈夫寫給妻子的訣別信,一封是妻子寫給剛出生女兒的遺書。這兩封遺書的作者是陳覺和趙云霄。
1941年1月,在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中,一名新四軍高級將領在突圍路上身負重傷。為了不拖累奮力搶救他的戰友,他毅然舉槍自盡,踐行了“如果我們有100發子彈,要用99發射向敵人,最后一發留給自己,絕不當俘虜”的誓言。
郭學東在《人文安徽》中寫道:淮河進入安徽境后,兩岸的支流就像一棵樹上繁茂的枝杈,到正陽關這個地方,就都歸在中游的主干上。這個比喻非常形象,道出了正陽關作為淮河流域重要“水城”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獨特自然風貌。
《水經注》成書于北魏時期,是我國第一部水文地理學專著。其作者酈道元是中國古代地理學家。他“訪瀆搜渠”,四方游歷,博覽群書,匯集眾長,寫成《水經注》這一部被譽為“宇宙未有之奇書”的皇皇巨著,是我國水文地理學的開創者。
史華慈于1999年11月14日在家中逝世,享年82歲。隨著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推進,史華慈具體的學術觀點可能會被補充、修正或進一步完善,但他那種“跨越文化的、普遍的人類關懷”和對人類生存面臨困惑的深邃思考
石門縣地處湖南省西北部,雅稱“瀟湘北極”。這里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區域,境內以土家族為主,田少而山多,峰高而路險,即使離中原地區較遠,地理條件不佳,但石門縣自古以來通過種種途徑移風易俗,使得人文淵藪,名士輩出,“有竹書院”即為明證。
山東抗日根據地包括津浦路以東的山東大部地區和江蘇、河北邊界的部分地區,是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堅持華北抗戰的四大根據地之一,是華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久前,最高人民檢察院、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做好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動建立健全住房城鄉建設(規劃)部門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構筑起守護城鄉歷史文化遺產的法治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