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霜降看天等 榔音響八方”2023年天等縣世界非遺壯族霜降節系列活動在該縣天椒廣場開幕。當天上午,壯族打榔舞傳承人陸東華帶領兩名傳承人為觀眾現場演繹原生態打榔舞,把“拖打”“沖打”“撩打”和“對打”等優美的打榔舞打法盡數展示。
在今年的央視中秋晚會上,首演的原創作品《九州》以“流行+戲腔”的跨界融合手法收獲關注與好評。該作品將流行音樂元素、戲曲腔調與傳統川劇巧妙融合,傳遞出中華兒女同宗同源、血脈相承的愛國情懷,不僅在藝術層面實現了再突破,更在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樹立了新的典范。
近段時間,與春風得意的國產商業片相比,國產文藝片面臨的市場反響,卻是另一番景象。從暑期檔算起,入圍戛納“一種關注”單元的《燃冬》、獲得金爵獎最佳導演加最佳男主角的《不虛此行》、在平遙影展大獲好評的《永安鎮故事集》……哪部不是深孚眾望?又有哪部不是慘敗而歸。
9月25日,由意大利駐華使館、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提供支持,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以及天禹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龐貝神話——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藏古希臘古羅馬珍品文物展”開幕式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行,127件 套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珍貴館藏文物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七、八展廳正式面向公眾展覽。
大江奔流,百鳥翔集,詩人放聲吟唱,響徹云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片尾,李白歷經坎坷終見曙光,觀眾為之感慨、為之舒懷。創作者用酣暢的視聽敘事展現大唐氣象,也讓人們熟知的這些唐詩意境一新。
如果說,2022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征集展播活動是一本時間之書,那么網絡正能量音視頻部分就是翻閱書籍時的摩挲,讓人們聽見、看見時間流過的細微痕跡、歷史前行的鏗鏘步伐。
彭常安30多年來一直在延承四川美術學院“鄉土繪畫”的藝術脈絡,同時,也在不斷探尋著一條與眾不同的、中西融通的藝術路徑。他游走在不同領域之間,獲得了不拘泥于學院派風格的余地,更不斷投身于社會活動、公益事業中,以其充沛的生命能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持續地進行大量的藝術創作,并始終沒有放棄架上繪畫與現場寫生的工作方式。
無論是從社會影響上還是從自身內容來考量,電視劇無疑是當下中國大眾文化覆蓋面廣、接受程度高的藝術形式之一?,F實題材電視劇更是聚焦于時代的發展變化,展現了中國快速發展變化的大環境中的國人精神、情感和命運。
入夏以來,國內電影市場仿佛開啟了與火熱天氣“同頻共振”的模式。數據統計,今年暑期檔總票房已經超過百億。爆款影片接二連三登場,觀眾觀影熱情不斷高漲。眼下又有一部重磅新片《熱烈》上映,該片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式上首映后就贏得眾多好評。
榮獲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千里江山圖》自15日起推出同名在線廣播劇。從小說到廣播劇、電視劇,還有舞臺劇、評彈節目等,上海正在為傳統文學讀者創造全新的多樣化沉浸式體驗。
線下實景演出“一票難求”,線上互動直播數百萬人次觀看,近期上演的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凡粌H成為戲曲演出市場的“頂流”,也在青年群體中以新國風實現“破圈”。越來越多青年人愛上傳統戲曲,這一可喜現象背后是傳統戲曲創新性傳承、青春化傳播的持續探索。